成语民保于信民保于信的意思解释
mínbǎoxìn

民保于信



意思解释

基本解释指执政的人有信还要有义,才能受到人民拥护。


基础信息

拼音mín bǎo yú xìn

注音ㄇ一ㄣˊ ㄅㄠˇ ㄩˊ ㄒ一ㄣˋ

出处《左传·定公十四年》:“谚曰:‘民保于信。’吾以信义也。”

用法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劝诫人。

感情民保于信是中性词。

繁体民保於信


※ 民保于信的意思解释、民保于信是什么意思由chengyu.emzw.com成语大全提供。

相关成语


成语解释
àn jiàn nán fáng暗箭难防 暗箭:从隐蔽的地方放出来的箭;防:防备。从隐蔽的地方放出来的箭很难防备。
bù shí tái jǔ不识抬举 识:知道;抬举:称赞;提拔。不懂得或不珍视别人对自己的好意。也作“不受抬举”。
bù zhī suǒ zhōng不知所终 终:最后,结局。不知道结局或下落。
bù chén zhī xīn不臣之心 不臣:不守臣子的本分,封建社会中不忠君。意指不忠君的思想。后也指犯上作乱的野心。
bì lì qiān rèn壁立千仞 形容岩石高耸。
bào wèng chū guàn抱瓮出灌 抱着水瓮去灌溉。比喻费力多而收效少。
bào xīn jiù huǒ抱薪救火 薪:柴草。抱着柴草去救火。比喻用错误的方法消除灾害;结果不但没有消除灾害;反而使灾害扩大。也作“负(背)薪救火”。
bào bīng gōng shì报冰公事 旧时官场指清苦的差使。
bào lìng shǒu lǜ抱令守律 死守着律令,不知变通。
bái là míng jīng白蜡明经 白蜡:比喻光秃空白。明经: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。比喻屡试不中。

成语首拼